•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议论文学习要专心致志范文(以空间为话题的议
  • 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区别
  • 概念追踪 | 科学仪器国产化东风已至 2025年国内市
  • 神十四乘组在轨开展多项空间医学科学实验
  • 满满自豪感!今晨,中国空间站和怀柔科学城“

通知公告

  • 《空间科学学报》期刊栏目设置
  • 《空间科学学报》杂志社刊物宗旨
  • 《空间科学学报》编辑部征稿要求
  • 《空间科学学报》投稿方式
  • 《空间科学学报》数据库收录影响力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问天飞天,空间科学启新篇——写在我国空间站

来源:空间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04:12:54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中国最强”运载火箭,搭载“中国最重”航天器,长五B尽显“王者风范”,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文昌的沙滩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 宋晓光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载人飞船对

  “中国最强”运载火箭,搭载“中国最重”航天器,长五B尽显“王者风范”,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文昌的沙滩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

  宋晓光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载人飞船对接像开小跑车,可控性强;货运飞船对接像开小卡车;而到了问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就如同要把一辆大体积房车停到一个小车位里。”

  问天舱内还设有3个睡眠区和1个卫生区。太空家园从“一居室”升级到更宽敞的“两居室”,可以支撑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和在轨轮换,在太空面对面交接工作。

  从容与优雅的背后,是航天人的巧思善工与精益求精。

  “第一道保险”是“起飞时间修正技术”。该技术让火箭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偏差、调整目标轨道,即使火箭没能完全按照预定窗口发射,在0到2.5分钟这个时间段内任一时间点发射,火箭都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动修正因推迟发射导致的飞行偏差,将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不仅有着大块头的体格,问天实验舱更是一个集平台功能与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

  同时,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之间、航天员系统的舱外服支持设备之间也相互备份,确保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约13个小时后,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实现在轨交会对接。

  征程虽远尽在掌握

  “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础的物理学和宇宙学规律,同时通过生物、医学、材料学等研究提升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为人类未来走向深空做一些知识和技术上的储备。”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集成技术中心主任王珂说。

  在生活物资方面,问天舱还配备了丰富的乘员产品,包括太空厨房、充电类的设备等。两套厨房设备,给航天员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问天实验舱在吸音、降噪、减震等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升级。

  问天实验舱是我国迄今为止体型最大、质量最大的航天器,总长17.9米,直径4.2米,约23吨,是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

  问天与天和“合体”约7小时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问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开启“双舱”模式。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是目前世界在役火箭中唯一一级半直接入轨的火箭。这种设计简洁的系统,使火箭无需进行级间分离、高空发动机启动等动作,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火箭可靠性。

  据介绍,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工作要求,既发挥定海神针般的双保险作用,也为空间站未来15年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胜利的背后,积淀的是航天人的辛勤与汗水。

  实际上,尽管长征五号B于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1年4月29日又将天和核心舱准确送入太空,已为其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次发射,载荷更重、羽流干扰更大……

  首次执行交会对接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准时点火、顺利升空。

  按照设计规划,问天实验舱平台功能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也就是说,在天和核心舱“想休息”或出现故障的时候,问天实验舱也能顶上,“带你一起继续飞”。

  升空流程完美精确,“穿针引线”沉稳有力,“太空之吻”优雅从容,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实验舱。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关键一战完美收官,静候“梦天”逐梦九天。

  为安全、精准地将问天实验舱送到目的地,火箭研发队伍还对长五B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增肌瘦身”,在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30多项改进;对火箭发射的地面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更换和完善。

  液氢液氧燃烧释放的巨大推力,推举着“长五B”和实验舱,稳定沉着地在天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海南文昌7月25日电 题:问天飞天,空间科学启新篇——写在我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成功“问天”之际

  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问天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空间站的可靠性,还改善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条件。其独特的科学设计,以及所携带的“独门神器”,还将成为深空探索的有力支撑。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专门为空间站建设打造的舱段运输“专属列车”,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重量约849吨,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文章来源:《空间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kj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729/502.html

  • 1
  • 2
  • 下一页
  • 上一篇: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都带了啥上天
    下一篇:高下立判!中国天宫即将建成,国际空间站面临报

    空间科学学报投稿 | 空间科学学报编辑部| 空间科学学报版面费 | 空间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空间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空间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